除了少數例外,20世紀上半葉的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主要是富裕個人和家族的領域。Wallenbergs、Vanderbilts、Whitneys、Rockefellers和Warburgs是當時的著名投資者。1938年,勞倫斯·洛克菲勒(Laurance S. Rockefeller)為東方航空公司(Eastern Air Lines)和道格拉斯飛機公司(Douglas Aircraft)的創建提供資金支持,洛克菲勒家族在各種公司中擁有大量資產。Eric M. Warburg於1938年創立了E.M. Warburg&Co.,最終成為Warburg Pincus,投資於槓桿收購和風險投資。Wallenberg家族於1916年在瑞典創立了Investor AB,並在20世紀上半葉成為ABB、阿特拉斯·科普柯、愛立信等瑞典公司的早期投資者。
喬治·多利奧(Georges Doriot),被譽為「風險資本之父」(也是哈佛商學院前助理院長),於1957年創立了INSEAD研究生商學院。與Ralph Flanders和Karl Compton(麻省理工學院前總裁)一起,Doriot於1946年創立了ARDC,鼓勵私營部門投資於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的士兵經營的企業。ARDC成為第一家從富裕家庭以外的其他來源籌集資金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儘管它也有多項值得注意的投資成功。ARDC最為人所知的投資之一是1968年數字設備公司(DEC)的首次公開募股後,其1957年對DEC的70,000美元投資增值超過3.55億美元(回報超過1200倍,年化收益率101%)。ARDC的前員工繼續創立了多家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包括Greylock Partners(由Charlie Waite和Bill Elfers於1965年創立)和Flagan Ventures的前身-荷蘭風險投資公司(由James Morgan於1982年創立)。ARDC繼續投資,直到1971年Doriot退休。1972年,在投資150多家公司後,Doriot將ARDC與Textron合併。約翰·海伊·惠特尼(John Hay Whitney,1904-1982)和他的合夥人Benno Schmidt(1913-1999)於1946年創立了J.H.惠特尼公司。自1930年代以來,惠特尼一直在進行投資,於1933年創立了先鋒影業,並與他的堂兄康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惠特尼一起收購了Technicolor公司15%的股權。佛羅里達食品公司成為惠特尼最著名的投資之一,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創新方法為美國士兵提供營養,後來被稱為Minute Maid橙汁,並於1960年出售給可口可樂公司。惠特尼公司繼續對槓桿收購交易進行投資,並於2005年為其第六家機構私募股權基金籌集了7.5億美元。
這些早期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活動為當今的風險資本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其中包括了對於創新企業的支持,並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這些家族和個人手中起步的風險投資,不僅為創業公司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也為他們帶來了業務經營和市場策略方面的專業指導。這些早期的投資行為對於推動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並為後來風險投資領域的擴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礎。
早期的風險投資和硅谷的增長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的Sand Hill路的高速公路出口,許多灣區風險投資公司都在這裡。邁向專業管理風險投資行業的第一步是通過了1958年的小企業投資法案。1958年法案正式允許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授權私營「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s)幫助美國小企業的融資和管理。在20世紀50年代,將風險投資協議放在一起可能需要兩三個其他組織的幫助才能完成交易。這是一項業務增長非常迅速,隨着業務的增長,交易呈指數增長。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風險投資公司將其投資活動主要集中在創業和擴張公司上。這些公司往往利用電子,醫療或數據處理技術方面的突破。因此,風險投資幾乎成為技術融資的代名詞。早期的西海岸風險投資公司是Draper and Johnson投資公司,由William Henry Draper III和Franklin P. Johnson,Jr。於1962年成立。1965年,Sutter Hill Ventures收購了Draper和Johnson的投資組合作為創始行動。 Bill Draper和Paul Wythes是創始人,Pitch Johnson當時組建了資產管理公司。
人們普遍注意到,第一家由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是飛兆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該公司生產出第一個商用實用集成電路),由1959年由Venrock Associates公司資助。Venrock由John D. Rockefeller的六個孩子中的第四個Laurance S. Rockefeller成立於1969年,旨在讓其他洛克菲勒兒童接觸風險資本投資。
也是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今天仍在使用的普通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股權公司組織有限合夥企業以進行投資,其中投資專業人士擔任普通合伙人,而投資者則是被動有限合伙人,投資資本。目前仍在使用的薪酬結構也出現在有限合伙人處,支付年度管理費1.0-2.5%,附帶權益通常占合夥企業利潤的20%。
風險資本行業的增長得益於Sand Hill Road上的獨立投資公司的出現,從1972年的Kleiner Perkins和Sequoia Capital開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的Kleiner Perkins,後來的風險投資公司將擁有訪問位於Santa Clara Valley的許多半導體公司以及使用其設備,編程和服務公司的早期計算機公司。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一群主要專注於風險資本投資的私募股權公司將成立,這將成為後來槓桿收購和風險資本投資公司的典範。1973年,隨着新風險投資公司數量的增加,領先的風險投資家組成了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VCA)。 NVCA將作為風險投資行業的行業貿易集團。風險投資公司在1974年遭遇暫時的低迷,當時股市崩盤,投資者自然對這種新型投資基金持謹慎態度。
直到1978年,風險資本才迎來了第一個重要的籌款年,因為該行業籌集了大約7.5億美元。隨着1974年「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的通過,企業養老基金被禁止進行某些風險投資,包括對私營公司的許多投資。1978年,美國勞工部根據「謹慎的人治」放寬了對ERISA的某些限制,因此允許企業養老基金投資於資產類別,並為風險資本家提供主要的資金來源。
20世紀80年代以後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風險投資業界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例如數字設備公司、蘋果公司、基因泰克),導致風險投資公司的數量大幅增加。從十年初的幾十家增加到十年末的超過650家,每家都在尋找下一個重大的成功案例。這些公司的數量激增,它們管理的資金從30億美元增加到310億美元。
業界的成長受到回報率急劇下降的影響,一些風險投資公司首次出現虧損。除了公司之間的競爭增加之外,還有幾個其他因素影響回報。公開市場的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在1980年代中期變冷,之後在1987年的股市崩潰後崩潰,而日本和韓國的外國公司大量資本湧入早期企業。
面對這種變化的條件,包括通用電氣和派恩韋伯在內的一些設有內部風險投資部門的公司,不是出售就是關閉了這些風險投資單位。此外,化學銀行和伊利諾伊州大陸銀行等公司的風險投資部門開始將重點從資助早期公司轉向投資更成熟的公司。即使是行業創始人J.H.惠特尼公司和華堡平克斯也開始轉向槓桿收購和成長資本投資。
風險投資熱潮和互聯網泡沫
到1980年代末,與新興的槓桿收購相比,風險投資的回報相對較低,部分原因是對熱門初創公司的競爭、IPO的供應過剩和許多風險投資基金經理的缺乏經驗。風險投資行業的成長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上半期仍然有限,從1983年的30億美元增長到十多年後的1994年的40多億美元。
1990年代初,萬維網的出現重新激勵了風險投資,因為投資者看到擁有巨大潛力的公司正在成立。網景和亞馬遜於1994年成立,雅虎於1995年成立。這些都是由風險投資資助的。
風險投資基金的數量從1991年的大約40家增加到2000年的超過400家,而投入該領域的資金從1991年的15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超過900億美元。
2000年網絡泡沫的破裂導致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失敗,行業內的財務業績下降。
私募股權崩潰
2000年3月,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達到5048點的高點,反映了網絡泡沫的頂峰。2000年3月開始的納斯達克崩盤和科技衰退幾乎影響了整個風險投資行業,新創科技公司的估值崩潰。接下來的兩年間,許多風險投資公司被迫對大量投資進行減記,許多基金的投資價值低於投入的資金。風險投資者尋求減少他們對風險投資基金的承諾,並在二手市場上以低於面值的價格出售現有承諾。到2003年中期,風險投資行業規模縮水到2001年的大約一半。盡管如此,普華永道的MoneyTree調查顯示,直到2005年第二季度,整體風險投資投入水平保持在2003年的水平。
儘管後泡沫年代的投資水平只是2000年高峰時期的一小部分,但它們仍然比1980年至1995年的投資水平有所增長。作為GDP百分比,風險投資在1994年為0.058%,在2000年達到高峰的1.087%(幾乎是1994年水平的19倍),在2003和2004年介於0.164%到0.182%之間。2004年至2007年互聯網驅動的環境復甦有助於振興風險投資環境。然而,作為整體私募股權市場的一部分,風險投資仍未達到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更不用說2000年的高峰了。
在2000年(網絡泡沫高峰期)負責大部分募資的風險投資基金,在2006年只籌集了251億美元,較2005年下降了2%,與其高峰期相比顯著下降。這種下降持續到2010年才開始好轉,當年投資了218億美元(而非籌集)。該行業繼續顯示出驚人的增長,在2020年達到800億美元的新資本。[3]